经文:
“这些人是从大患难中出来的,曾用羔羊的血把衣裳洗白净了”
——启7:14
《曾否就主歌》的词曲均出自福音派多产作家霍夫曼(事略参阅第 40 首),其创作始终紧扣福音派 “以基督宝血为核心” 的救恩论,这首诗亦不例外。歌曲最早于 1878 年发表在霍夫曼自编的《福音聚会灵歌集》中,三年后(1881 年)便被桑基收录进影响深远的《圣诗与独唱》,足见其在当时教会中的认可度。诗歌的核心主题直指 “因神恩典,靠羔羊宝血得蒙洁净”,这一真理并非抽象宣讲,而是以启示录 22 章 14 节 “那些洗净自己衣服的有福了” 为坚实神学根基 —— 这里的 “洗净”,在基督教救恩语境中,绝非人的自我洁净,而是基督在十字架上所流宝血的救赎功效,霍夫曼以简洁直白的笔触,将这一深奥的恩典真理转化为信徒可感知、可回应的信仰叩问。
作为霍夫曼的典型作品,《曾否就主歌》最鲜明的特点是 “以发问形式引人深思”,调名《你曾否得洗净 (洁净的能力)(ARE YOU WASHED)》更是直接呼应这一设计。这种 “发问” 并非简单的疑问,而是福音派 “呼召个体回应救恩” 的牧养智慧:它避开了单向的教义灌输,转而引导听者直面自身的信仰状态 ——“我是否已靠羔羊宝血得洁净?” 这种反思恰与基督教救恩论的核心逻辑相契合:希伯来书 9 章 22 节指出 “若不流血,罪就不得赦免了”,基督的宝血是罪得赦免、生命得洁净的唯一根基;以弗所书 5 章 26 则进一步阐明,基督 “用水借着道把教会洗净,成为圣洁”,这里的 “水” 与 “宝血” 在属灵意义上相通,均指向基督救赎带来的洁净能力。
从音乐敬拜特质来看,这首诗的曲调设计亦服务于 “引导反思与回应” 的主题。作为福音圣诗常见的风格,其旋律简洁明快,没有复杂的技巧修饰,却能让不同年龄、不同信仰进深的信徒轻松跟唱 —— 这种 “普适性” 让 “曾否就主” 的叩问能够深入每一位敬拜者心中。当会众齐唱 “你曾否得洗净” 时,个体的反思便融入群体的信仰宣告,既确认了 “宝血洁净” 的真理,也在彼此的呼应中强化了 “救恩出于神恩典” 的认知:没有人能靠自己 “洗净”,唯有转向基督,领受祂宝血的奇妙能力,才能成为启示录 22 章 14 节中 “有福的人”。这种 “文字叩问 + 旋律共鸣” 的结合,让《曾否就主歌》超越了单纯的歌曲,成为福音呼召与信仰确认的重要载体。
——————————————————————
注:选编自《赞美诗(新编)史话》 王神荫编著
播音:沈可浮
后期:庄期凯
初审:融媒体
复审:蒋 翔
终审:黄明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