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诗歌音乐> 文章

赞美史话 | 第204首 《时常祈祷歌》

发表于:2025-08-13 16:41    浏览量:109


.


经文:

靠着圣灵。随时多方祷告祈求……”
——弗6l8

《时常祈祷歌》原载于赵紫宸博士所编《民众圣歌集》第30首,其诗歌风格以简洁明了著称——语言浅白易懂,既能让老少信徒共赏,又蕴含如讲章般的深刻内涵。赵紫宸在序言中特别强调:“唱诗之前,教士可逐句逐节讲解,使会众明其深意而无隔膜,亦为宣讲提供材料与机会,先讲后唱实为适宜之法。”这一教导恰与以弗所书6章18节“靠着圣灵,随时多方祷告祈求”的神学核心相呼应:保罗所劝勉的“随时多方”,不仅指祷告的频率与方式,更包含“明白所祷之真意”的前提,而赵紫宸通过“讲解-唱诵”的模式,让诗歌成为连接神学认知与敬拜实践的纽带,使“靠着圣灵”的祷告不流于形式,而是扎根于对真理的理解。

 

诗歌文本本身深刻呼应了以弗所书6章18节“警醒不倦,为众圣徒祈求”的属灵操练。原诗四节,《新编》虽删减了一节,但其留存与删节的内容共同勾勒出祷告的真实图景:被删节的“主啊!惟你知道我,何等软弱何等穷,惟有你能安慰我,解我忧愁一重重;主啊!你是最慈悲,你最谦卑最温柔,我愿永远同你住,我愿为你背轭头”,直白道出信徒在软弱中对神的依赖,恰是“靠着圣灵”祷告的起点——承认自身有限,方能在警醒中倚靠神的大能;而保留的章节则延伸至“为众圣徒祈求”的共同体维度,使个人祷告与教会群体的属灵生命相连,完成从“个人呼求”到“群体守望”的神学升维。

 

在音乐表达上,这首诗歌的曲调源自中国北方汉族民歌,1931年赵紫宸填词后,由范天祥教授(其事迹可参阅第30、31首)配上和声。北方民歌的质朴旋律自带“贴近生活”的特质,与“随时多方祷告”中“随时”的生活化属性高度契合——它没有复杂的技巧,却能让信徒在熟悉的韵律中自然流露祷告的真诚;而范天祥的和声编排,则在保留民歌本真的基础上,通过声部的呼应营造出“众圣徒同心祈求”的氛围感,使以弗所书6章18节中“为众圣徒祈求”的共同体意识,不仅停留在文字层面,更通过音乐的共鸣深植于信徒的敬拜体验中,成为本土化圣诗中“神学真理与文化表达”融合的典范。






——————————————————————

注:选编自《赞美诗(新编)史话》 王神荫编著


播音:沈可浮

后期:庄期凯

初审:融媒体

复审:蒋   翔

终审:黄明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