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信仰造就 > 其他文章 > 文章

和 睦 宗 教

供稿:杭州思澄堂 张效法 发表于:2016-06-14

——试论基督教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积极作用

 

【内容 提要】:发挥宗教在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方面有积极的作用。这是宗教界在新形势下努力的方向与途径。在本宗教内倡导互信共存,消除教派矛盾。在传统兄弟宗 教间倡导互爱共进,互相推进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进程。在信教公民与非信教公民之间倡导互尊共兴,同心同德,共谋发展,为祖国的繁荣富强、兴旺发达作贡 献;作为宗教团体、宗教界人士,必须引导信教公民以维护社会稳定为天职。

【关键词】:宗教和睦  和谐社会  圣经伦理

 

前言:“以促进宗教和睦为使命。宗教和睦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社会基础之一。”[1]各 大宗教要大力提倡“在本宗教内倡导互信共存,消除教派矛盾。在传统兄弟宗教间倡导互爱共进,互相推进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进程。在信教公民与非信教公民 之间倡导互尊共兴,同心同德,共谋发展,为祖国的繁荣富强、兴旺发达作贡献;作为宗教团体、宗教界人士,必须引导信教公民以维护社会稳定为天职。”[2]

基督教向来是一个讲和好,求和谐,促和平的宗教[3]; 基督教的经典《圣经》中充满了有关和谐方面的思想。《圣经》中的“和谐”又解释为“和好”、“和睦”、“和平”。所以,教会强调传“和好的道理”,有“和 睦的追求”,讲“和平的福音”。要求信徒“离恶行善,寻求和睦,一心追赶。”基督教所信仰的神是圣父、圣子、圣灵三位一体的上帝,是三而一、又一而三的十 分和谐之神。神虽一位,位格有三,这三个位格可说是和而不同,合而为一,共存于一个神性的本体之内,从而成为一个和谐的团契。因此,本着挖掘教义的视角 说,三一真神本身的和谐共存就是一个和谐的典范,对于信教群众在构建和谐社会中有正面积极的作用。所以《决定》明确指出:“发挥宗教在促进社会和谐方面的 积极作用。”这是党对宗教界的信任和鼓励,更是给宗教界在新形势下指明了努力的方向。

 

一、爱国爱教,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精神支柱。

做好各宗教团体和宗教活动场所的工作就是真正爱国的具体表现。 爱国主义精神是在爱教中具体落实的。积极引导每一个信徒在不同的工作岗位上各司其职,爱岗敬业,承担自己的职业角色和社会角色,尽职尽责,做好本职工作, 为社会主义社会创造财富。同时积极引导信徒要具有法律意识和诚实意识,自觉遵循社会规则、规章制度和公共秩序。只有人人行动,人人贡献,我们的社会和谐才 能早日实现。

和谐社会不仅是指利益层面的和谐,也一定包括思想的认识,和价 值观念的和谐。虽然宗教徒与非宗教徒之间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大不一样,但在政治平等和生活小康等方面却是相同而可以共同追求的。适应不等于取代;同 样,和谐也不等于融合,两者是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这一共同目标上是“和而不同”的。所以,也才有“信教公民也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的积极力量”一说。 根据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是非常必要的。因为相适应就是相和谐,不相适应怎么能和谐呢?我们务必要把爱国的热情 转化为强国的力量,把爱国的口号化为实际的行动,努力学习,扎实工作,为构建和谐社会尽心竭力。

丁光训主教曾提出新时期基督教要做到“三个和谐”:首先是基督 教要和国家利益和谐;其次是基督教要与法治社会和谐;第三是“三自”爱国组织自身要和谐。要做到这“三个和谐”,很重要的一条,正如丁主教所指出的,“要 确立和谐的神学思想”,因此,搞好当前的神学思想建设,要突出“和谐”这一主题开展研究和讨论,为发挥基督教在促进社会和谐方面的积极作用提供神学思想的 指导。

 

二、团结协作,为维护社会的稳定添砖增瓦。

宗教团体内部工作关系协调,教派之间、信教与??牧人员、信徒 之间与其他群众相互尊重,相互关心,相互帮助,和睦团结,积极为维护宗教领域和社会的稳定与和谐。丁光训主教提倡“教外存在真善美”的理论,这从客观上肯 定了基督教以外的人,包括不同宗教信仰者,也有追求真理,力行善事的事实。不信宗教的人往往以“宗教都是劝人为善”来看待一切宗教,即对这个现象的事实承 认。基督徒需要在认识并坚信自己的宗教的独特教义的同时,也看到其他宗教教义中积极向上的一面。这样才不致抱“否定一切”的态度,“彼此尊重”才有思想基 础。

第一、尊重他人,赢得和谐。在 实际生活中,只有你尊重他人,他人才回尊重你,其实在宗教上也是一样。圣经说:“不可严责老年人,只要劝他如同父亲。劝少年人如同弟兄。劝老年妇女如同母 亲。劝少年妇女如同姐妹。总要清清洁洁的。”(提前5:1-2)尊重他人不仅表现在平时的言谈上,更加应该体现在日常生活的细节里,使之成为一种习惯。我 们要构建和谐社会,当处处留意,时刻不忘尊重他人,“人敬我一尺,我敬人一丈”,尊重别人,自然赢得和谐。

第二、体谅他人,增添和谐。在生活中一个善于体谅他人感受,多从别人角度思想问题的人,总会受到别人的尊敬。约束过于个性化的言行举止,自觉维护公共环境和秩序。这样可以减少摩擦,避免不愉快的事发生。

第三、宽容他人,保持和谐。世界上没有完全人,谁都有可能讲错话,做错事的时候。而面对别人的错误,我们要学会宽容饶恕,容人者,人容之。时候中常常发生的一些矛盾和冲突,你不必斤斤计较,多给人自醒的机会;只要胸怀大度,不去计较鸡毛蒜皮的得失,就能够保持和谐的关系。

第四、帮助他人,深化和谐。要想获得别人的帮助,你要先带着真诚和热诚的心去帮助他人。谁都会遇到难处和困难,人与人之间应该互相帮助。如果您帮助了别人,自然他人也会反过来帮助你。而你在帮助他人期间会体会到帮助他人的乐趣,在给予的同时也得到了快乐。而在相互帮助的同时又增加了几分友爱与和谐。

基督徒与周围的非基督徒处好关系,不仅是教会自身生存和发展的 需要,也是保持社会稳定,构建和谐社会大局的需要。圣经教导我们要“有了爱弟兄的心,又要加上爱众人的心。”(彼后1:7)教会要“得众民的喜爱”(徒 2:47)才是是盐是光,如灯如光。若信徒与周围人群搞不好关系,就不能得众民的喜爱,那又何谈引人归向主呢?今天为了福音的见证,也为了维护社会的安 定,我们必须强调对同胞的善意,以爱心相待,信仰上互相尊重,和睦共处,不宜夸大信与不信的差异。只有这样,才能增强信教与不信教群众的团结,为构建和谐 社会添砖增瓦。

 

三、服务社会,为和谐社会增添爱的凝固剂。

基督教会积极开展扶贫济困,回报社会,配合各方作好社会公益事 业,在高扬基督伦理的同时,也是在为和谐社会作贡献。耶稣说:“人子来不是要受人的服侍,乃是要服侍人。”“众人以为美的事要留心去作。”(罗 12:17)又教导我们说:“你们要行道,不要单单听道”(雅1:22),古人也常讲人要能“坐而论道,起而行道”。杭州市基督教两会分别在2004年、 2005年、2006年出资10万、20万和10万元,分别在桐庐少数民族山区修建一条爱之路、在淳安的困难山区建造一个引水工程、在建德市少数民族村建 造一条爱心路等,这些事在当地社会上产生了强烈的反响,许多山区农民由衷地为基督教所做的事而感恩。前段时间,市基督教两会组织一个巡回义诊小组,用来服 务农村偏远山区和基层社区的弱势群体,免费医疗巡回义诊活动。大家都为基督教“送医上门”的举动而感动。

基督教的信仰告诉我们,每个社会人都是按神的形象所造的。“做在最小的一个弟兄身上就是做在主的身上。”所以,耶稣一次次地敦促门徒要施舍钱财、救济穷人。并且说那些不肯帮助社会中弱者的人,当神国来临时将要受到严厉的惩罚(参路6:24-25)。[4] 教会从早期就开始帮助有需要的人——穷人(参路6:20)。古代教父对关怀弱势群体、服务人群也有类似的教导:“你们不厌在一切行为上仁爱待人,预备行各样的善事(革利免一书2:7),你们有力量行善事,则不可迟延(坡旅甲达腓立比人书10:1)等[5]。 这符合“施比受更为有福”的经训。这样的人也必为“暗中的父察看,并且报答你。”(参太6:4)通过参与社会服务让人能认识到自我在社会中存在的价值和意 义。目前基督教的社会服务主要只是集中在救灾、济贫、修桥、铺路、义诊等有限领域,社会服务规模过小、影响不大。信仰与服务,是里与表的关系。教会若要真 正服务于社会,成为“山上的城”被社会发现并认同。

 

四、道德建设,为和谐氛围倡导积极资源。

重视思想道德的建设,是一个高尚宗教的应有体现,也是构建和谐 社会的有力保证。因为“一个社会是否和谐,一个国家能否实现长治久安,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全体社会成员的思想道德建设。”没有良好的道德规范,是无法实现社 会和谐的。“一个民族的精神体现于文化中,文化的灵魂则表现在道德上,而道德的支撑往往在于信仰。”基督教对于广泛开展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的教 育,在全社会倡导爱国守法,明礼守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基本道德规范,是大有积极资源可以提供。我们要挖掘《圣经》里丰富的伦理道德教训, 立足今日中国社会实现,端正信徒对公民道德建设的态度,使人明礼守节,正直诚信,友善助人,呵护自然;使人守职敬业,公平清正,团结协作,爱心奉献;提倡 夫妻恩爱,敬老爱幼,勤俭持家,和睦邻里。真正做到平等友爱的和谐氛围和美好的人际关系[6]

 

五、宗教和睦,为促进和谐社会作更大贡献。

在宗教信仰自由的社会主义社会中,人有不信仰宗教的自由,人也 有信仰不同宗教的自由。尽管各自宗教都宣称自己的信仰和真理是终极不变的。我们可以大讲自己的宗教如何如何的好,但是不能讲其他宗教的坏。这样才能做到不 同宗教之间的和睦。因为坚持自己所信仰的宗教的绝对性是我们的权利,这种权利受《宪法》和法律的保护。但在坚持宗教的信仰对的同时,我们要尊重别人的信 仰,尊重别人的信仰选择,如同我们希望别人尊重我们的信仰一样。这就是“信仰上互相尊重”。华里克牧师说:“神要你在教会有事奉,在世上有使命。事奉是服 事信徒,使命是服事未信的人。”[7]圣 经也这样教导我们,“总要尽力与众人和睦”(罗12:18),“你们要追求与众人和睦”(来12:14)。这里所说的众人,包括不信仰任何宗教的人和信仰 各种宗教的人。但以理给我们作了美好的榜样。他对上帝的信仰是虔诚的,他在处事上不与人对抗,他尊重他人与宗教不同的信仰。和谐社会需要这种美德。我们能 够“从宗教中汲取和平的珍宝,同时避免传统宗教间的仇恨。”[8]

各宗教的教义不同,只能互相尊重,不能混淆。所“求同”者,除 了在政治上共同爱国,为建设祖国,为推进世界和平作贡献以外,最突出的是其伦理部分。天主教著名的神学家汉斯·昆认为“各宗教在人的利益和尊严、人性方面 的五大戒律,即不杀人、不欺骗、不偷窃、不淫乱、尊老爱幼等是共通的。如果大家都能遵守这些伦理准则,世界就会和平,宗教冲突就会大大减少。”我国各宗教 现在都在注重社会关怀、社会服务,能否在提倡某些社会道德方面有更多的合作,应该是可以考虑的。

要提倡宗教对话,我相信“增加了解,消除误解”的宗教对话,不仅有助于真正实现各宗教之间的“互相尊重”,而且能够使各宗教看到自己需要努力的地方,在“宗教和睦”声中彼此促进,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出更大贡献。

 

结论:基督教参与和谐社会 的建设,不仅是一个和谐的中国社会,也是一个和谐的人类社会。和睦的景象为每个家庭和宗教,甚至国家的追求。使人与人之间共处,使教与教之间共融,使国与 国之间和睦共存。因此,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表达了包括基督徒在内的亿万人民对理想生活和美好社会的愿望和追求,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贡献,基督徒 义不容辞、责无旁贷。我们不能单为自己活,也要为别人活,更要为主而活,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影响周遭的民众,共同为美好的明天奉献自己。

“和谐凝聚力量,和谐成就伟业。”愿每个信教公民都能成为虔诚的信仰者,热忱的爱国者,勤劳的建设者,忠诚的和谐社会的构建者。

 


 

 

[1] www.dzwww.com/xinwen/xinwenzhuanti/2007qg

[2] 同上

[3] 潘兴旺编:《和在爱中》宗教文化出版社出版  前言  第2页

[4] [美]坎默(C. L.Kammer)著,王苏平译,《基督教伦理学》,第57页。

[5] 潘兴旺编:《和在爱中》 邓福村著 “人子来是要服事人 ”,第4页

[6]  潘兴旺编:《和在爱中》张 耀 法 “浅述宗教和谐社会的功能”,第122-123页

[7]  华里克著:《标杆人生》  307页。

[8]  倪光道:《培育和谐社会所需要的美德——由巴别塔的隐喻引起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