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日大斋期灵修默想
40 Days Lenten Devotional
耶稣基督的受难和复活是基督教福音的中心,因此受难节和复活节是教会年历中两个最重要的节期。正如生活中的重大庆典需要人们提前预备,大斋期就是一个预备的节期,教会通过具体的灵性操练,如施舍、祷告(或崇拜)和禁食,来增强信徒的属灵醒觉,预备己心在喜乐和期盼中等候复活的基督。守斋的目的并不在于严格的苦行生活本身,而是为了净化心灵,其目的在于拥有仁慈、忍耐和仁爱,探索和加深以我们与基督联合为中心的洗礼式的灵性操练,而不单是对基督受难和复活作延展性的默想。
大斋期聆听
金句: “那同钉的两个犯人,有一个讥诮他说:‘你不是基督吗?可以救自己和我们吧!’那一个就应声责备他说:‘你既是一样受刑的,还不怕神吗?’”(路23:39-40) 默想: 身份决定行为,是人们普遍的期待。遇到突发的疾病,医生给予病患者及其家人有心灵的安慰;遇到家庭与婚姻的问题,辅导者帮助危机得到有效化解;心灵的危机,牧者心与心的交流,使人重整心灵、继续上路。 在耶稣被钉在十字架上的时刻,“百姓在那里观看”、“官府……嗤笑他”、“兵丁……戏弄他”、“那同钉的两个犯人,有一个讥笑他”。往日吃饼的人不见了,高喊和散那的人消失了,跟随的门徒也无踪影了,留下的就是对他的质疑和嗤笑。 从早上九点到中午十二点,再到下午三点,耶稣没有说过一句充满能力的话。他的血渐渐流干,他的生命奄奄一息,声音越来越微弱。那句最显悲惨的祷告,使所有人的心都碎了,所有人的希望都破灭了。他仰天高喊说:“以罗伊,以罗伊,拉马撒巴各大尼?”意思就是:“我的神,我的神,为什么离弃我?”(可15:34)这不是我们所期待的基督,更不是我们所要的救主,他的悲惨结局使我们无法接受。他让人们所有的幻想成为泡影,让人们对大能的期待完全绝望。但在所有人都失望的时候,他用“成了”来宣告人们应该对神迹与能力失望,他用地震告诉人们身份的证明不一定是外在的成功。 在我们惯常的思想里,拯救者一定是强者,拯救者一定会得胜,拯救者一定会掀起大能的作为。 耶稣为什么不施行大能?这完全是出于他的甘愿牺牲。他放弃自己的能力,放弃行神迹的机会,放弃救自己的机会。这种放弃,就是他的舍己,其原因就是他要完成降世的目的。他名叫耶稣,意思就是耶和华拯救,即“因他要将自己的百姓从罪恶里救出来”(太1:21)。他不要以强能夺取政权,不要以大能证明自己的身份。他反而是以软弱来彰显自己的大能;以死亡来拯救罪恶中的百姓;以失败的终结来宣告救赎的成功。 祈祷: 感谢主,你没有按我们所期待的,在十字架上彰显大能,在众人前证明身份。感谢主,你甘愿牺牲自己,将自己当作祭物献上,使“该死的”罪人不至死亡,因信得生。感谢主,你那看似失败的人生成就了神伟大的救赎,使所有在罪恶中失败的人们靠主得胜。奉主耶稣基督的名,阿们!
选摘:他名叫耶稣 播音:思澄之声 编辑:融媒体编辑组 初审:庄期凯 复审:蒋 翔 终审:黄明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