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建设节约型社会与基督徒的职责》
作者:张效法牧师
迈入21世纪的中国,充满了在世界舞台上独领风骚的契机,但也有令人担忧的资源危机。温家宝总理说:“能源短缺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软肋’。”党和国家领导人在中共十六届五中全会审时度势地提出要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在全社会形成资源节约的增长的方式和健康文明的消费模式。这是国情所需,也是发展所需,更是小康目标所需。基督教在建设节约型社会中有哪些职责和可供资源呢?
一、从基督教经典看节约资源的意义
基督教的信仰、神学观念直接或间接地影响、调节信教群众的经济生活,客观上也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圣经》教导基督徒商人要诚实、公正、守信的个人和商业美德(参利19:35-36;申25:13-15;箴20:10;摩8:5-7)。因此,马克思.伟伯认为,宗教对社会经济发展是起着积极、进步的作为。
基督教反对浪费,不主张铺张。《创世纪》1:26、28节记载上帝把创造好的大地交给人来管理,人是上帝与自然万物之间的中介。所以,人是自然的管家。既是管家,就要忠心地管理好上帝所托付的管理使命,不浪费上帝赐给人类的资源。如果把应该节约的浪费,即为不义之管家。
人类误以为“万物可任意妄用,并取之不尽。”这是误解了上帝创造的美意。上帝是授权给人类以“管理权”,却没有说我们可以任意妄为地为自己的利益而肆意滥用。上帝也曾应许人类供应所需用的一切,但从未纵容我们可以浪费。今天我们的责任是“爱主、爱人、爱地球;再用、再造、再节约。”“再用”指重复使用及修复再用。象纸张、家具、衣物、电器、书本及日用品等,皆可重复使用,以达物尽其用。“再造”即将废物分类处理过后,以使回收再造。如纸、铝和塑料等。“再节约”是指减少使用及代替使用。如用手帕代替纸巾等。
在《约翰福音》6:5-14节记载了耶稣用一个孩子手中的一顿中餐——五饼二鱼,使除了妇女、孩子以外5000人吃饱的神迹。尽管如此丰富,但耶稣并没有因为丰富而放任门徒任意浪费,反而要求12门徒收拾众人所吃剩的零碎,共12篮子,免得浪费。因此,基督教提倡“节约光荣,浪费可耻”,使每一位基督徒树立“崇尚节俭,节约资源”的消费理念,增强基督徒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知道节约资源是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必由之路,节约资源也是发展循环经济的内在要求,节约资源更有利于保护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
二、从基督教历史看节约型社会的需要
教会自第3世纪后,对财富的态度从鄙视转为崇高,结果出现了为牟利而争权夺利、夺势、夺名的现象,严重出现了世俗主义倾向,一些人开始接受修道主义的出世和自我苦行的观念,以示对财物浪费和人心为求物质而战夺的反抗,过着简单的苦修生活。这至少说明,这种精神提醒人们要节约物资,告诫人们不可浪费。
马丁路德在16世纪的宗教改革,其中少为人知的理由之一,是看不惯罗马天主教的浪费。“要求教会廉洁,主张简化宗教礼仪。”马丁路德决定革除教会中的繁文缛节,使信众彻底从精神的禁锢中解脱出来。宣告《圣经》是教会真理的唯一来源,是信仰的最高标准和权威,并要求教会廉洁、节约。
用这种节约精神来衡量今日教会在各地纷纷攀比盖大教堂,要争什么全市第一、全省第一、全国第一,甚至亚洲第一、世界第一,而不惜吸取信徒的奉献的做法,从某种角度讲就是浪费,因为没有必要攀比谁造的教堂大。难道功绩就大一点了?主就更加喜欢一些了?怎么没有看见每一次聚会时,那空荡荡的教堂敬拜的人就只有那么“一小撮”人呢?
再说,大又如何呢?“上帝果真与世人同住在地上吗?看哪!天和天上的天尚且不足你居住的,何况我所建的这殿呢!”(代下6:18)说穿了有个别人是为自己的面子而争强好胜,却不惜消耗教会有限的奉献资源,弄得筋疲力尽。如此不惜教会的有限财力、人力和时间,是今日教会不足取的。若是真实的需要,信徒的呼声,同工的共识,是大家的异像,那另当别论。
三、从基督教神学眼光审视浪费的原因
自近代以来,当人在“催毁”神学世界观以后,在张扬自身的绝对的主体地位时,人在事实上就以符号变换的形式把自己置于世界的中心,人的形象就变成了人曾大肆讨伐的上帝的形象。在这中意识的指导下,人对自然进行索取,却付出了代价——生态危机、环境污染、资源缺乏、物种枯竭等现象接踪而至,日益严重;这是忽视了自然对于人类所具有的家园、根基与母体的意义。由于人以自己是世界的主宰的形象自居,骄奢的情绪自觉不自觉地流露出来。大白天办公室无人,却灯火通明;居室中孑身一人,仍空调大开四季如春;水槽边洗几只碗却流水如潮,复印机旁废纸成堆……习惯了这些,便熟视无睹,一切为了方便却不惜浪费资源。岂不知在关键时刻,资源是金钱难买的。
古人说:“春三月,山林不登斧斤,以成草木之长;夏三月,川泽不入网罟,以成鱼鳖之长。”“竭泽而渔,岂不获得?而明年无鱼;焚薮而田,岂不获得?而明年无兽。”老祖宗的话指出了保护环境的重要性,这也是自我保护和发展的基本价值观念并行动规范,更是体现了人类在环保和资源利用的一种朴素与自觉的理性,代替了人类可持续发展观念的源起。
耶稣说:“凡动刀的必死在刀下。”(太26:52)莫特曼也说:“人为地破坏自然必会得到大自然无情的报复!”上帝虽委人以“管理”之重任,但管理不是统治,更非肆意践踏。人类没有参与创造自然的过程,而是与自然合作。“修理看守”是要人去呵护、照料自然和善用各种资源。保护上帝的创造和节约上帝赐给人类的资源,是一种荣誉神的工作,值得基督徒的拥护和参与。基督徒作为上帝的管家,断不能袖手旁观,更不能同流合污。
四、用基督教独特语言为构建节约型社会的责任
《圣经》强调人的工作是神呼召的(参传3:17;赛45:11),每个人都应响应上帝的呼召,节约一切可以节约的资源,不过分消耗。实验证明,一个水龙头每秒漏滴一滴水,一年便要滴掉360吨水。勿以恶小而为之。浪费之事,人人该绝,节约之处,俯首即是。神学家加尔文说:“节约一分钱,就是为上帝赚取一分钱。”“我们不该偷懒,一切时间是宝贵的,是神赐的,偷懒就是偷上帝的时间,浪费金钱就是在浪费上帝的钱财。”把信仰结合在工作里,为上帝作工,也为上帝节约,再为上帝创业。这就是现时代可持续发展的意义。
《圣经》中十条诫命的第一条,上帝警告人“不可拜偶像”。这是提醒人绝对不能把消费和享乐当神来拜;十诫的最后一条吩咐人“不可贪心”。则是说,消费和过度享乐,其实就是贪婪的化身。人要有知足的心,若没有知足的心,每当旧的“需要”被满足后,新的“需要”便随之而来。富兰克林说:“所有的东西,节省就是便宜,浪费就是昂贵。”我们不能浪费单位里的财物,必须节约。不是说生活好了就可以浪费了,节约是给社会贡献,是一份智慧。勤俭俭朴是一种美,一种生活的艺术。
在一部分人先福起来的今天,勤俭却离我们越来越远,取而代之的是一部分人的攀比、摆阔、排场、奢华、铺张、挥霍、浪费……尤其是一些贪官污吏的奢华造成了有些人心里的混乱,乃至心理的畸形,同时给物资带来极大的消耗和浪费。作为一个有悠久文明历史的国度,抛弃这一传统美德是可悲的。因此,我们有必要呼吁勤俭节约美德的回归。应该说,先福起来是一件好事;然后,才福起来一点,就如此摆阔、任意挥霍,不啻是文明的悲哀!
“滔滔江河汇于细流,巍巍高山起于垒土。”节约人人可为,节约时时可为,节约处处可为。节约资源,从我做起、从身边做起,珍惜每滴水、每度电、每张纸、每粒粮,尽自己所能节约每一点资源。
结语:
来自宗教的道德力量,有时能起到法律所不能起到的作用。孔子说:“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这是说只靠法律去约束,人只能因为害怕刑罚而消极地就范而已。社会要有共识的道德理想,包括宗教道德才能生产崇高的道德拉力,使每个社会成员自觉地去节约。高尚品格的熏陶和道德力量是一个稳固社会的必备元素。
节约的本意是杜绝浪费,而不是减少消费。如果减少消费,经济就失去了发展的动力。因此有人曾精辟地说:“可以消费,但不能浪费。”消费不等于浪费,对个人来说,即使是高档消费,只要有需求,又力所能及,也属正常消费。关键是在消费过程中,要杜绝浪费。
在21世纪的今天,提倡节约观,既促进经济发展,又符合节约本意,还不违《圣经》道理。如果我们能够做到在创造财富的同时,又能节俭财富,转而帮助他人,扩展基业,保护环境,去履行最大的社会责任,我们的祖国就能确立完善的市场经济,成为名列前茅的世界经济强国。